TST无缝伸缩缝施工工艺
一、 原材料
1、弹性体:弹性体配比一般采用两种
A、普通型(适于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云南部分地区);
B、耐热型(适用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云南部分地区)
使用时,按190~200℃熔化(极限为210℃),使用中要不断搅拌。每天施工结束后,加热车必须清理,加热车内弹性体残留余量不得超过10%,以避免反复加热而引起的弹性体老化和分解。为确保搅拌均匀,加料后为保证充分搅拌时间,搅拌至少3~5分钟后才可放料,严禁边加料、边放料。同时,为保证加热、搅拌均匀和正常供料,连续施工时一台加热车只允许供配三只搅拌机。
2、支承钢板
A、支承钢板采用6~8mm A3钢板必须平整,表面无浮锈、油污,必须保证无缝纵向位移时有一定活动范围,钢板的放置必须保证槽口中线二边对称,钢板放置位的槽口必须保证平整。
B、钢板的使用范围
梁端间隙≤8cm,使用途1000×200×6mm支承钢板,钢板具体安装详见安装图。
3、石料
A、石料采用玄武岩或业主认可的石料(必须经厂质检科试验认可)。
B、 粒径为5~20mm连续级配,其中5~10mm连续级配为1#石料,10~20mm连续级配为2#石料,分开包装。
C、石料必须有清水二次洗净,充分干燥,袋装,每袋20kg。
D、二次施工的无缝施工时,底层石料混合比例为1#:2#=1:4,面层石料一律用1#石料。
如经批准,采用一次施工,不单用面层时,石料混合比例为1#:2#=2:3。
二、无缝伸缩缝弹性体使用及混合配比
1、槽口内底涂:1.5~2kg/m
2、底层石料与弹性体混合比:石料:弹性体=100:17kg,面层石料与弹性体混合比:1#石料:弹性体=80kg:17kg,一次施工:石料与弹性体混合比:石料:弹性体=100kg:16kg
3、表面弹性体:1~1.2kg/m(一次施工时用量视情而定,尽可能薄,二次施工时不涂)。
三、施工工艺
1、标准槽口尺寸:宽度450±10mm
深度60~100mm
2、按梁端间隙及槽底混凝土现状选用合适的钢板。
3、确定槽口实际中心线,按照槽口宽度在切割线外粘贴牛皮纸,切开槽口排除异物。平整、清理和干燥槽口,间隙中杂物必须清除。
4、槽口底面及两侧必须采用钢丝刷刷净,先用吹风机吹清灰尘,再用干净湿布擦清粉沫灰尘(尤其在用水切沥表缝及混凝土缝两侧)。
5、用喷枪来回移动槽口及支承钢板,然后将加热的弹性体注入槽口,用刷子刷均,注意不要露白现象,并应边刷,边浇筑,不准整条预涂。
6、将1#、2#石料按配比在石料预热专用搅拌机内翻滚加热至150~160℃。按比例称取弹性体倒入,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料倒入槽口,用工具找平(应高于路面标高,其松铺系数控制在10%~12%),并用熨斗将表面熨平,应特别注意槽口两侧应压实,有空隙时可放入少量纯弹性体以保证与槽口两侧粘结良好。二次施工面层混合料要求与上述相同。
7、待伸缩缝表面温度冷却到90~100℃时用二吨震动压路机顺桥向连续压实2~3次,(其中一次震动)但在水泥凝土路面施工时,不准开震动,顺向连续压3~4次,顺向压后再横向压实2~3次,这时可用直尺测量平整度,如有不平整,可局部调整。
8、一次施工的无缝,在压实后,再去掉缝表面残余水份和灰尘杂物(注意应不断移动加热喷枪,以免伸缩缝表面局部湿度过高),薄涂一层弹性体,二次施工的无缝则可免去本工序。
9、除两侧胶粘纸(清除时边撕边移动喷枪),清理施工现场,作业完约3小时即可通车。
四、安装施工过程注意事项:
1、加热车内弹性体温度要保持在190~200℃左右,低于190℃时,不准放料及使用,超过210℃时,必须立即加入适当并冷料来调节,并定时用红外线测温仪校正温度。
2、石料加热温度,混合料搅拌温度、时间及压实时温度必须认真作好记录备查。
3、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槽口两侧沥青路面,加热时要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而损坏沥青面。
4、为确保行车舒适及一年内的自然车流压实,新缝应高出路面2~3mm。